小寒时节话腊八食粥用材有讲究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北方网 作者:每日新报 苗娜(综合整理) 编辑:曹琦 2022-01-05 09:27:00

内容提要:今日我们迎来了小寒节气。古有云:“斗指戊为小寒,时天气渐寒,尚未大寒,故名小寒。”俗语也讲“冷在三九。”而三九天恰在小寒节气内,所以实际上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就在小寒里,所以防寒保暖就成了这个时节养生的关键。“腊八节”恰逢在小寒节气中,我国民间有食用“腊八粥”的习俗,在寒冷的时节喝上一碗可口的腊八粥,既可暖胃又可养生,还有祈祷“吉祥、平安、健康”的美好寓意。

  今日我们迎来了小寒节气。古有云:“斗指戊为小寒,时天气渐寒,尚未大寒,故名小寒。”俗语也讲“冷在三九。”而三九天恰在小寒节气内,所以实际上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就在小寒里,所以防寒保暖就成了这个时节养生的关键。“腊八节”恰逢在小寒节气中,我国民间有食用“腊八粥”的习俗,在寒冷的时节喝上一碗可口的腊八粥,既可暖胃又可养生,还有祈祷“吉祥、平安、健康”的美好寓意。

  我国喝腊八粥的民俗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古代民间,到了腊八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,祭祀祖先,同时,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腊八粥,还会馈赠亲朋好友。其实食用腊八粥的好处有很多,天冷时,早上喝上一碗腊八粥,不仅可以帮助身体保暖、增加身体御寒能力,也能预防风寒感冒。腊八粥所使用的不同原料也有不同的功效。比如薏米性寒,具有健脾益胃,补肺清热、祛风胜湿的功效;红枣具有健脾益胃、补气养血、养血安神的作用;莲子性平,具有补脾止泻、益肾涩清、养心安神之功效;花生则可以醒脾和胃、润肺化痰、滋养调气、清咽止咳。如燕麦、大麦和一些豆类所含有的可溶性纤维,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,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,不会导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,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。如榛子、杏仁等一些坚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也较高,能调血脂、降低血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。

  当然,不同人喝腊八粥也是有讲究的。对于手脚冰凉,脾胃虚寒者,腊八粥里最好不要放绿豆、芸豆、燕麦等寒凉、易伤脾胃的食材,可以放糯米、红豆、桂圆和大枣,以健脾补气、温暖肠胃和驱寒。对于腰膝酸软、听力减退、气短的肾虚者,腊八粥食材应首选核桃仁、栗子、小米、黑豆。对于脾胃不和、消化不良的人来说,腊八粥可以考虑少放黄豆、黑豆等豆类,可以放点暖身的糯米,多加点养胃的糙米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腊八粥中不要加入糯米和白米,更不要加糖,宜使用燕麦、大麦来增加黏稠感,同时要放一半以上的豆子,以便帮助控制血糖上升速度。对于正在减肥中的人来说食用腊八粥重在口感和饱腹感,少加糯米和白米,不要加糖,可以多放皮比较厚的淀粉豆类,比如芸豆、红小豆等,让粥的质地软而不烂。

  下面列举一个腊八粥的制作方法,可以供大家参考。

  配料:大米50克,小米50克,薏米50克,糯米50克,红小豆100克,莲子100克,桂圆100克,花生100克,栗子100克,红枣100克,白糖适量。

  做法:

  先将莲子去心放入碗中加热水浸没,再放入蒸笼,用旺火蒸约1小时,蒸熟取出备用。将桂圆去掉皮和核,只取肉备用。剥掉栗子壳取栗子备用。

  锅内放入适量的水,然后把薏米、红小豆、花生米、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,待煮成半熟时,再将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桂圆、栗子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,待锅开后,再用微火煮。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,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,煮开后再撒上适量白糖即可。

  大家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腊八粥配料,熬出独具特色的腊八粥。

  原文作者

  刘莉莉,天津雅安光电创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,天津市现代健康技术研究所研究员。人社局,卫健委备案职业技能标准编审专家。

  陆小左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原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程学院院长,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,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、临床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天津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,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。

  郑运良,新健康栏目特约顾问、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分会会长、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、人社部心理咨询师、公共营养师高级考评员、人社局营养配餐裁判员、天津餐饮协会膳食营养专业委员会顾问、天津疫情期间膳食营养及心理健康干预专家组副组长。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