煎饼馃子的前世今生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每日新报 作者: 编辑:张朦博轩 2019-06-17 09:37:00

内容提要:煎饼馃子,它是山东人的煎饼、葱、面酱和江南人的油条在海河码头的联姻,是南来北往、五方杂处的大码头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
相传煎饼馃子最早由山东煎饼演变而来。传说清朝末年,山东省内有一名马姓回民,武艺精湛,行侠仗义,因擅长用刀,人送绰号“老刀”。“老刀”因拔刀相助一位被两个壮汉欺侮的老头儿,惹上了人命官司,开始了背井离乡的逃亡生活。

一日,“老刀”逃亡到天津,身上就只剩下一小袋白面和刚刚捡来的两根油条了,饥肠辘辘的“老刀”疯狂地思索着如何果腹,就在这时,路边香喷喷的狗不理包子给了他灵感,“老刀”想到用煎饼做皮用油条为馅来做一个包子给自己吃,于是他拾柴生火,将宝刀烧热,倒上面糊,成型后裹上油条,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两三口下肚,“老刀”觉得需要给这人间美味起一个好听的名字,“起什么名字好呢?”“这美味是用煎饼裹着的,不如就叫‘煎饼裹着’!”

“老刀”又想到了家乡的煎饼卷大葱,每次吃都抹上甜酱、辣酱,那真是美味,心想道:“要是抹上甜酱辣酱就更好吃了”。后来,“老刀”定居天津,卖起了抹上甜酱辣酱的“煎饼裹着”,于是这个极具特色的美食便在南北客商汇聚的天津码头风靡了起来……操着浓重乡音的“老刀”口中的“煎饼裹着”在方言的变换中也逐渐演变成了“煎饼馃子”。

煎饼馃子,它是山东人的煎饼、葱、面酱和江南人的油条在海河码头的联姻,是南来北往、五方杂处的大码头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
第二次鸦片战争后,天津开埠通商,从此天津成了海运和漕运的重要港口,天津码头也逐渐繁忙了起来。“老客儿”和脚力们活儿累、赶路急、出汗多,早点是最不能凑合的,这也促成了天津的小吃花样繁多,口味也较周边地区偏重。而煎饼馃子又是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接受的口味,既软糯咸香又方便易带,还能填饱肚子,因此逐渐成了“天津卫”的一大特色美食。 

  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