铃铛阁 440年见证津门风云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每日新报 作者: 编辑:张朦博轩 2019-02-28 08:58:44

曾是收纳万卷的“藏经阁”,如今涤尽沧桑建为学府——历经440年风雨的铃铛阁,屹立在西北城角见证天津城风云变幻。如今,其原址已建成铃铛阁中学,为祖国培育新一代的接班人。

前世

铃声飘扬二三里 获誉“天津卫三宗宝”

铃铛阁始建于明万历七年(1579),原是海会寺的建筑,后并入稽古寺,成为它的附属建筑物。“阁两层,宽五楹,飞檐四处,如鸟张翼。”“藏经阁”共两层,但基础高在一丈多。屋顶飞檐突出,画梁雕栋,庄严华丽。为了宣扬佛家醒世作用,防止飞鸟的破坏、玷污,在房脊屋檐檐角悬挂48只风铃,长一尺多;微风吹动,铃声由近而远,好像波浪一样,清澈悦耳。声音可飘扬二三里,为这一带居民平添了异彩,深受人景仰。久而久之,铃铛阁声名大噪。天津民间流传俗语:“天津卫三宗宝,鼓楼、炮台、铃铛阁(gǎo)。”在普通市民的口语中,“铃铛阁”大有名气,而“藏经阁”这个正式名称却无人知晓了,民俗甚至把稽古寺及其藏经阁一律统称“铃铛阁”了。清光绪十三年(1887),天津知府在稽古寺内设立稽古书院。光绪二十年,附近木料场失火,殃及铃铛阁,建筑及藏书遭焚毁。

乾隆《天津县志》卷八附“坛庙”:“稽古寺,在西北门外西北隅,万历七年敕建,康熙三十八年重建,有藏经阁。”这里的藏经阁,便是铃铛阁。同治《续志》:“海会寺,在城西稽古寺西,元至正间天竺国僧海会结庵于此,故名。明万历年间重建。”显然,这两条记载有不同之处。但天津著名地方志学家高凌雯却用他的解释解决了两者的矛盾:万历时所建的稽古寺在海会寺旁,元朝时建海会寺,在明末时倾圮,并入稽古寺。《天津县新志》卷二十五附“寺观”说:“海会寺在城西北,元至正间天竺国僧海会结庵于此,故名。旁为稽古寺,明万历七年建。其后,海会寺圮,以地并入稽古寺。”

阁内的藏书楼中,书笺大部分是当时的名流所捐赠,多为稀世之珍,海内孤本达数百种之多。传说,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“晒经节”。到了那一天,阁内的全部藏书均置于阳光下曝晒,防蛀防腐;同时借此良机任人阅览。当时津门的一些文人学士,纷至沓来、先睹为快,一时盛况空前。

康熙年间,由天津道署捐资重修稽古寺,请来江南名匠,仿照黄鹤楼修葺一新。同时,扩建了平房数间,以作考文之需。

今生

一“阁”盛名传百里文采传承建学堂

光绪二十七年,在铃铛阁旧址创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——普通中学堂,其沿革为今天津三中,现址为铃铛阁中学。

铃铛阁早已焚毁了100多年,但这个名字却长久流传下去,因为由它派生出诸如铃铛阁大街、铃铛阁北胡同、铃铛阁大胡同、铃铛阁西胡同、铃铛阁中学、铃铛阁小学、铃铛阁街道办事处等一系列地名。另外,在红桥区南部如意庵大街和小西关大街之间,原有一条阁(gǎo)外大街,这个“阁”是指供奉观音的过街楼阁。这条街约形成于清道光年间,1995年拆除,建成芥园道。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