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伏时间 正是冬病夏治时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天津北方网 作者:每日新报邱琳荃 编辑:曹琦 2018-07-23 09:53:35

  天津北方网讯:入伏之后,津城迎来了酷暑高温,同样热的是一些中医院的“冬病夏治”疗法。那么,得到人们广泛认可的“冬病夏治”疗法是什么原理呢?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刘维教授告诉记者,如果能合理利用三伏天阳气最充足的时间段,确实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
  中医中,“天人相应”是重要思想,人在天地之中,宇宙之间,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系统密切相关。四季气候,昼夜更替,日月运行等,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。临床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慢性疾病复发加重呈现明显的季节规律性,所以中医素有“顺时养生”之说,意即人体顺应自然界的气候节气变化,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。而“冬病夏治”又是顺时养生、治病防病的重要内容。

  何为“冬病”,多指冬天容易加重和复发的疾病,比如类风湿关节炎、骨关节炎、哮喘、心脏病等,属虚、属寒的疾病居多。

  何为“夏治”,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,天之阳气充沛的时机,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,令一些旧病宿疾得以恢复。

 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在《类经图翼·大宝论》中说:“天之大宝,只此一丸红日;人之大宝,只此一息真阳。”阳气是人体的根本,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的动力,是人体生殖、生长、发育、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。人体要生存需要阳气的支持,阳气越充足,身体越健壮。阳气虚衰,百病由生。阳气耗尽,人便会死亡。因此古人又讲“得阳者生,失阳者亡”。

  如上文所言,所谓冬病,多属虚属寒,阳气不足。因此对于冬病,我们往往是需要给人体补充阳气的,这样浅显的道理,大家自然都明白,但怎么补,如何补,又是很有讲究的。

 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、骨关节炎、哮喘等疾病在冬季发病时,我们临时抱佛脚,以热药补阳之法治疗,效果也不错。但是,我们会发现急性发作期治疗虽有一时之效但除掉宿根很难,来年旧病多又卷土重来。

  古人对此深有体会,也想到了应对之法。远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,是故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的论述。

  从春到夏,自然界逐渐阳长阴消,在夏季天之阳气逐渐达到顶峰。天人相应,人体之阳气,从春到夏也是阳长阴消之势。如果在夏季借助天之阳气、人体阳气增长之趋势,辅以药物,给人体补充阳气,以治疗虚寒之症,是否会事半功倍呢?

 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,从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三伏贴疗法大家也能看出端倪,因为疗效好,所以市场大。这也就是冬病夏治的中医机制。

  但是冬病夏治,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手段。下面结合我院风湿科的治疗经验,给大家介绍几种冬病夏治常用手段。

  1.中药内服

  中医以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理论为指导,在夏季可以根据患者体质、证型进行内服汤药,达到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目的。中药配方以君臣佐使严谨配伍,同时可根据个人病情进行灵活加减。一人一方,进行个体化治疗。对于夏季不喜熬药者,可以采用代煎、膏方、水丸等方式治疗。

  2.电脑中频药透

  这是一种将现代理疗仪器与中医传统汤药相结合的手段,方法是夏季将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借助仪器透入人体穴位进行治疗。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穴、肾俞穴、太溪穴等;所用药物可以根据患者体质、证型灵活调配。

  3.温针灸

  温灸在进行冬病夏治时,可以刺激人体的局部气血,补充阳气,行气活血,调和阴阳,适用于多种疾病。针刺可以疏通经络,利于阳气运行。将针刺、温灸联合起来,可以增强疗效,即在留针过程中,将艾条插于针柄上点燃,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。适用于寒盛湿重,经络壅滞之证,如关节痹痛、肌肤不仁等。

  4.穴位拔罐

  夏季穴位拔罐也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、皮表,起到活血化瘀、祛寒解表的作用。常用到的穴位主要为大椎穴、背俞穴、天宗穴等。对于瘀血比较严重的患者,可以配合刺络拔罐,排出瘀血,促进阳气运行。

  刘维主任提醒:冬病夏治,需要依据体质、中医证型进行治疗,并非适应所有人;因此,人们需要在正规中医医疗机构,经执业中医师诊疗后,方适宜进行冬病夏治、三伏贴等治疗。

   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