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月二”多彩民俗有讲究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天津日报 作者: 编辑:曹琦 2018-03-16 08:37:00

  农历二月初二称为“春耕节”“农事节”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北方地区有吃猪头肉、理发、煎焖子的习俗。传说经过冬眠的龙,到了这一天会被隆隆的春雷惊醒,抬头而起,所以农历二月初二又叫“龙头节”或“青龙节”。“二月二龙抬头”的说法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,伏羲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每年二月初二“皇娘送饭,御驾亲耕”。周武王时,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,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。到了元时期,“二月二龙抬头”的说法就更明确了。《析津志》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,“二月二,谓之龙抬头”。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,称为“龙须面”;还要烙饼,叫“龙鳞”;若包饺子,则称为“龙牙”。元朝以后关于“二月二龙抬头”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就更多了。清末的《燕京岁时记》说:“二月二日……今人呼为龙抬头。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,食面者谓之龙须面。闺中停止针线,恐伤龙目也。”

  “二月二”这天,许多人都要理发。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“剃龙头”,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。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:人们要赶在年三十前把头剃了,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,传说“正月剃头死舅舅”。因此,在北方地区,大家都要等到“二月二”这一天才理发。其实“正月剃头死舅舅”属于误传,本意是“思旧”,而不是“死舅”,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。

  “二月二”各地有不同的食俗,在武清吃一顿“煎焖子”是必不可少的。焖子用淀粉调水熬熟呈流质状,经冷却而成。煎焖子要用平底铛,少许油,慢火煎到双面微现焦黄。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、蒜泥、醋、酱油等作料,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,清香爽口,余味绵长。“煎焖子”又叫“煎龙鳞”,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,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。每片“龙鳞”的两面都被煎出“黄嘎儿”来,表示对“懒龙”的惩罚,督促它尽力治水,带来丰收。焖子有凉粉一样的“凉性”,“二月二”将近早春,人体里阳气萌动,又时有春寒,焖子煎热了吃,凉热兼顾,跟节令配合非常得当,彰显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养生理念。

  “二月二”后,雨水渐渐多了起来。大地返青,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。民谚“二月二,龙抬头;大仓满,小仓流”,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,保佑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。

  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