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《乡约》精华 共建家园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天津日报 作者: 编辑:张朦博轩 2017-07-21 09:48:03

  天津北方网讯:近日,我观看了由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《白鹿原》,它从头到尾牵动我的心。那段带着乡土气息的厚重民族历史如画卷般吸引着我的眼球,而上百名穿着朴素的农民多次在旧祠堂里背诵《乡约》的情景更是如撞钟一样震撼着我的心灵。 “德,谓见善必行,闻过必改,能治其身,能修其家……”这响亮的背诵《乡约》的声音在剧中多次响起:教育乡民患难相恤时诵之,惩罚破坏族规的人时诵之,商议族里大事时诵之……族长白嘉轩把它当作管理百姓的“精神法宝”,乡民们也把它视为神圣的“律条”。它的作用也的确不可小觑,它在一定程度上整治了赌博、偷东西等坏风气,也让互助互爱的文明之风得以发扬光大。

  《白鹿原》中的《乡约》,脱胎于宋代吕大钧制定的《吕氏乡约》。此约曾被国学大师钱穆誉为“精神宪法”,据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文的《乡约》。其中以“德业相劝,过失相规,礼俗相交,患难相恤”总领全篇,其核心就是运用道德力量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。陈忠实曾坦言:“《白鹿原》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过程,剥去腐朽,滋长新生。”其实,《乡约》自打诞生之日起,就对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范式,《乡约》中的“能睦亲邻”“能守廉洁”“能广施惠”“能救患难”等条文,把“德”“善”的行为具体化,易懂、易记、易行,它是作者在《白鹿原》中表达出的道德理念,也是借《乡约》给现代世人的劝诫。

  《乡约》不是尽善尽美的,它在历史变迁中经过了无数次的洗礼,但其中的文明文化精髓却一直以不同形式传承着。到了明清已经成为乡村自治和社会整治的一种普遍规范。时至今天,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,我们根据不同对象在不同范围内制定了各种文明“公约”,有“文明市民公约”“社区居民文明公约”“文明社区公约”等,虽然内容比宋代的《吕氏乡约》和《白鹿原》剧中的《乡约》在深度广度上都有所不同,但也是《乡约》之变异,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其中很多条都和当年的《乡约》血肉相连。“要乐于助人,不冷眼旁观”“要睦邻友善,不挑拨是非”“要尊老爱幼,不遗弃虐待”“要友善礼让,不喧哗拥挤”“要热心公益,不见利忘义”等,都是《乡约》中“见善必行”的扩展和延续,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“文明”“和谐”“敬业”“诚信”“友善”等要义也和《乡约》中的修身、立业、齐家、交友等要素一脉相承。这些都体现了文明文化的传承,都对树新风、扬正气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。

  风气化人,润物无声。传承文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,也是建设文明社会的根基。“德,谓见善必行,闻过必改,能治其身,能修其家”,《乡约》中这些文明条款在今天仍没过时,而今的“文明公约”也如镜子一样照着我们的言行举止。它不需要我们像电视剧中那样集体背诵,但却应成为我们道德行为的指南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文明《公约》,行“友善“,改“过失“,携手共建文明家园,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,我们的生活就将变成洒满阳光的春天。

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